安徽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500题解析-人文科技(1月23日)

1.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第二个阶段是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第三个阶段是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因此,选择D选项。

2.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A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描写的是中秋赏月风俗。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意思是: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表达了作者望月思乡之情。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意思是: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描写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而不是人们赏月的习俗。故C项符合题意,当选。D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描写的是人们赏月的习俗。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3.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国门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因此,选择B选项。

4.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①《金刚经》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译本;②丝绸制品,早在上古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就发明了“养蚕取丝”,可知,丝绸制品发明较早;③中的青花瓷在唐朝时就已初具模型,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④土豆是16世纪左右传入中国,此时正是中国的明朝中叶,故唐朝时期还没有土豆,排除④,①②③项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

5.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辽阔,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B项出自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C项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句子,通过侧面的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D项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这两句的意思是:又一个春天到了,江南又呈现出一片绿色。我还是不能回家,明月什么时候能把我的思念带回家呢?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更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他在期望着自己的主张得到采纳的一天。符合题意,故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以上是安徽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500题解析-人文科技(1月23日)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华图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