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新版《纪律准则》重罚肢体语言暴力

向比赛官员吐口水,至少停赛12个月,罚款至少20万元;球员或官员公开煽动他人的敌意和暴力,至少停赛或禁止进入替补席12个月,并处罚款至少20万元……在这一连串更为严厉的新准则下,中国足协对于联赛纪律的尺度再度收紧。新赛季,各俱乐部官员、球员可是要更加管住自己的手和嘴了。

作为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委员会工作的主要文件之一,《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是纪律处罚重要依据。每一年,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都会比照上一年的实际工作与准则条文之间的适应性作出修改。2020赛季,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足协并没有更新《纪律准则》。进入2021赛季,中国足协再度对球场纪律进行了规范。

对对手及其他人严重犯规,至少停赛1场,罚款1万元;对对手实施非体育行为,如一些攻击性、侮辱性语言、动作等,至少停赛2场,罚款2万元;对对手实施暴力行为,至少停赛3场,罚款3万元;对对手吐口水则至少停赛6场,罚款6万元……向比赛官员吐口水的,至少停赛12个月,罚款20万元。

吐口水比实施暴力行为处罚更重,对官员实施暴力行为处罚比对其他人重,足协的新准则中的一些规定并非拍脑袋而定。此前,中国足球赛场上确实不乏向对手或比赛官员吐口水的行径,2016年广州富力外援雷纳迪尼奥因为在赛季前的一场友谊赛中向当值裁判吐口水,被中国足协停赛8场,罚款4万元。2017年,大连一方球员朱挺因向裁判方向吐口水、并未按要求完成赛后握手仪式,被停赛7场、罚款3.5万元。

而对于联赛中频发的肢体冲突和打架问题,足协在准则中规定,球员和官员在赛前、赛中、比赛暂停、中场休息或赛后参与打架斗殴的,将至少给予停赛或禁止进入替补席8场,并处以罚款8万元。而一旦其行为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违纪者将被“禁足”至少5年。

除了一定不能在赛场上有暴力行为,新赛季各俱乐部的官员和球员也要特别管住“嘴”。《纪律准则》第59条规定,球员或官员公开煽动他人的敌意和暴力,给予至少停赛或禁止进入替补席12个月,并处罚款至少20万元;球员或官员利用公共媒体或比赛日在体育场内或其周边地区出现上述违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至少停赛或禁止进入替补席18个月,并处罚款至少30万元。

在上赛季中超联赛中,针对比赛中出现的争议判罚,多名球员和俱乐部工作人员均在社交媒体发文表达过不满。比如在中超第二阶段争冠组山东泰山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中,由于对裁判判罚不满,山东队长蒿俊闵赛后在微博上写道:“要这么玩的话,就不太好玩了。”曾入选国足的山东队友金敬道很快转发,并质疑道:“这是水平问题还是素质问题。”

这一系列场外言论不仅无法有效解决裁判判罚问题,更是让比赛中出现的争议置于本不该出现而又不可控的舆论场,或多或少干扰到联赛的有序运行。因此,足协也在今年的新准则中特别增加了此项处罚。

此外,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从本赛季开始推出“纪律约谈会”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召开纪律约谈会,对涉嫌违规违纪的当事人进行纪律约谈和口头警告。

一旦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参加约谈会议或自收到会议通知后12小时内不确认的,视为其放弃约谈权利。如果出现此类情况,不影响纪律委员会根据其违规违纪的相关证据进行相应处罚。紧急情况下,纪律委员会可以临时通知当事人参加约谈。约谈可以采取现场面谈、电话约谈、视频会议约谈等形式。

相比于冷冰冰的条例,纪律约谈会使官方以更接近球员和球队的态度,传达足协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态度,让当事人更清晰地了解规则,多管齐下杜绝此类行为的再度发生。(北京晚报记者 李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