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在校生晋升国家级足球裁判员他是王京鑫!

2024年,王京鑫被选派参加中国足协青少年锦标赛会员协会男子U17组比赛决赛执裁工作,荣获优秀裁判员奖项,并通过考核进入到2024年中乙联赛裁判员培训班,晋升国家级足球裁判员。

师从陈玉军副教授,本硕皆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国景涛老师的启蒙和指导下走上足球裁判员的学习道路。

★多次被中国足协和省足协选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第25届山东省运动会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足球赛事的执裁工作

★2024年2月,被选派参加中国足协青少年锦标赛会员协会男子U17组比赛决赛执裁工作,荣获优秀裁判员奖项

【注】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乙联赛委员会”)在中国足球协会的领导和授权下管理中乙联赛,位于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之后,是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第三级别联赛

“如果没有自己对梦想的不懈坚持,无论如何我也取得不了现在的成绩。”黑与白相间的足球梦,梦想和追逐交相辉映,一路走来,奋进和拼搏始终是王京鑫的代名词。

运动员、教练还是裁判员?面对差别极大的职业发展路径,王京鑫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加入足球队。在球队活动中,王京鑫认识了以足球裁判员培养见长的国景涛老师(现已晋升国际级裁判员)。在见识到国老师卓越的足球水平与执裁水准后,王京鑫萌生了向国老师看齐、以裁判员的身份征战绿茵的想法。

国老师经常指导王京鑫进行训练,一同探讨专业技能与生涯规划等问题,教给他国内外先进的规则理念和训练方法。起初,由于长时间疏于系统的体能训练,在跟随国老师进行训练时,王京鑫常会不适应,但看到国老师轻松的样子,他便继续咬牙坚持训练。训练之外,他亦以国景涛老师为标杆,贯彻“做就做到最好”的信条,努力以一名足球裁判员的身份活跃在赛场上。“我跟国老师之间可能没有太多‘波澜壮阔’的故事,但是平日里的言传身教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也慢慢地成为了一个韧性十足、永不言弃的体育人。”

王京鑫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开始为之不懈努力。本科阶段,他为了尽可能多的学习足球技术知识,经常去旁听陈玉军老师的足球课,成了陈老师足球班的“编外人员”,他充分从绿茵场上汲取养分,取得了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证书。听说陈老师开始招收研究生后,他便坚定地报考了陈老师的研究生,在足球方向继续深耕。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多次被中国足协和省足协选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第 25届山东省运动会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足球赛事的执裁工作,在大大小小比赛执裁中,王京鑫不断磨砺自我、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自身素养。

诚然,梦想之路并非一马平川,机遇的身后往往伴随着挑战。“裁判员每次的执裁结果都影响着比赛最终的胜负,双方球员们都对比赛竭尽全力,我应珍惜每一次执裁机会,让公平落地。”王京鑫每次比赛时都有不小的心理压力。他决心以扎实的训练提升自己去化解焦虑,做一个锐利、冷静的“黑衣法官”——洞穿表象,直达目标。

“面对一个机会,一定尽全力去把握。如果失败,那说明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便继续努力等待时机,切忌因一时的挫折而自暴自弃。”王京鑫时常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戒骄戒躁,走好每一步路。

2024年2月,王京鑫被选派参加中国足协青少年锦标赛会员协会男子U17组比赛执裁工作,这是一份涵盖体能、理论、实践多方面的大考核。王京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大年三十一大早,我便接到了通知,当时感到非常高兴,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响。”离该赛区组织的选拔仅有十天准备时间,正值农历新年,别人都在惬意地享受假期,但王京鑫仍在进行紧张地备赛,复盘比赛视频、进行体能训练、时刻训练保持竞技状态……十天里,各项目的准备一步步有序推进。王京鑫抓住机会,成为了山东省内六名中乙联赛裁判员中最为年轻的一位成员。

谈到自己坚持的秘诀,王京鑫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足球运动的热忱,二是对集体荣誉感的重视。从足球运动员转至裁判员,球场上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与追求,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裁判,进行体能训练、研读裁判法和足球竞赛规则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需要在经年累月的大量比赛中积累实践经验,而王京鑫愿意把青春献给热爱的绿茵场,脚步不辍,无问西东。

七年的山师岁月,王京鑫经常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类比赛。足球作为一项团体项目,最能考验的就是团队合作能力。“当与队友携手站上绿茵地时,集体带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便化作了全力以赴的力量。”历经大大小小比赛的磨炼,与其说是意志的支撑,倒不如说是足球赛场上的“厮杀”锻造了他坚强的意志,也给予了他一份难能可贵的坚持。

“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逐梦路上,往往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若在开始就把终点只定在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证书,或是一些触手可及的目标,终究很难突破自我设限。”一路走来,王京鑫对逐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乙联赛在全国处于第三级别,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起步,我还要继续努力,冲击更高的舞台。”向下扎根、持续深耕,笃行才能致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王京鑫还是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顺境不骄、逆境不馁”,杜绝浮躁的心态,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十年,十年时间虽不能成为专家,至少也能成为一个老手。”对想要踏上足球裁判员道路的师弟师妹们,王京鑫表示“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体能、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以及英语能力都不可或缺。英语能力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作为裁判员要想站上更高的舞台,英语是与他人沟通的基础。”王京鑫坦言,他本科时英语并不太好,但当时为了考研,他下足了苦功夫恶补英语,逼着自己每天坚持完成打卡任务,在枯燥的重复中不断摸索方法。后来,他逐渐变得喜欢学英语、喜欢背单词并顺利通过了研究生考试。

为了达到更高的执裁标准,王京鑫还不断研读国际足联英文版足球规则,反复记诵其中的专业术语,并参考一些国外联赛执裁录音进行模仿练习。日复一日,他的英语水平在同级裁判中已步入比较优秀的行列。

转瞬之间,王京鑫即将迎来毕业,面对潜藏的无限可能,以赤子之心驰骋在绿茵场上永远是他的追求。抬手给生活一个永不退场的信号,声声哨音间,是学子们热辣滚烫的梦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