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市场化前景探索

目前国内在用的多数老旧体育场馆建于90年代,虽经历过几次改扩建,但因建设理念相对落后,结构较为简单,大多仅能为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常规项目提供场地,同质化问题严重。

受累于近年来地方政府高企的债务,政府在体育场馆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场馆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问题,如:缺乏升级改造的资金;引入新项目缺少额外的补助等。

更重要的是政府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人才,部分政府运营的体育场馆存在管理理念落后,设施利用率不高,场馆内项目单一,运营低效、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近些年国内体育市场可谓欣欣向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6579亿元,增加值为1007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加值达到6530亿元,在体育产业中占比64.8%。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规模最大,增加值为2327亿元,占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的23.1%。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增加值为3399亿元,占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的33.7%。面对如此庞大的蛋糕,政府自营的体育场馆相形见绌。

与体制内保守的事业单位不同,国内的体育相关社会资本已发展壮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23.8万个,从业人员443.9万人(不包括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从业人数)。体育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突破3万亿元,达到31498.2亿元。体育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23460.4亿元。

而且,一些明星企业已打通体育产业的“任督二脉”,从场馆建设、场馆设施、场馆经营到相关衍生品的销售等,已做到体育产业的全产业链整合。

早在2014年,国务院文件(国发〔2014〕46号)就提出“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推广和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2019年国务院文件(〔2019〕43号)又再次强调:“鼓励各地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不宜单独设立事业单位管理。”

看好市场化的方向,更要选好市场化的模式。从国家到各部委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市场化的主推模式为: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根据2020年财政部最新颁布的102号令《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履行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在预算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签订履行期限不超过3年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虽然能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体育场馆,但较短期限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使社会资本缺乏对原有场地和设施的投资意愿。这种模式不适合需要提升改造、引入更多体育项目的综合体育场馆,仅适合已完成提升改造又无需引入新项目的小型场馆。

相较之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更适用于综合性的中大型体育场馆。因PPP合作期多为10~30年,较长的合作期留给了社会资本较多的自主空间,既可以促使社会资本提升改造原有场地设施,又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引入新的体育项目、培育新的体育市场。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且,PPP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较多,包含委托运营(OM)、建设-运营-移交(BOT)、改建-运营-移交(ROT)、转让-运营-移交(TOT)等,不同情况的体育场馆都可以找到适合的运作方式,保障各方权益。

此外,PPP模式还可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专业的项目公司来进行场馆运作,这既可以解决政府原有主体的安置问题,又可以使政府享受到未来场馆运营的红利,一举多得。

体育场馆的市场化项目有别于其他政府类项目(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等),政府和社会资本信息不对称。不同投资人经营理念不同,整合资源和产业链的能力也有差距,投资人在项目经营管理上较为强势,这就需要政府借助专业力量、用好咨询机构。

一般政府类项目的前期尽职调查工作相对简单,数据来源除了同类项目外,也可通过发改委、财政部门或采购中心公开的项目信息获得,项目核心数据相差不大。

体育场馆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工作却不可简单草率,除了借鉴一般政府市场化项目的经验方法外,还需增加对场馆现场及周边地市的实地调研,以获得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为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奠定基础,避免纸上谈兵。

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可大可小,若引入新的体育项目,其前期隐性投资较难估算,甚至还会出现沉没成本;另一方面即使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本,前期市场培育依然需要充足的时间,需要对合作初期的现金流压力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若项目投资较大,需要政府的适当财政补贴,就更需依靠准确无误的财务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获得项目的合理补贴数额。

即便做好上述两项工作,面对各有优势的社会资本,政府在选择合作对象时难免出现意见不一的情况。这主要是项目核心边界条件多而杂,政府和社会资本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在梳理项目的核心边界条件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咨询机构的作用,对项目边界和社会资本进行科学的分析,如采用SWOT法对场馆的近远期规划进行分析、采用PDCA法对场馆的项目服务质量进行分析、采用波士顿矩阵法对场馆内的项目产品进行分析等。

通过分析,综合选择出有意愿、有能力、有战略规划的社会资本来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

上述因素都会影响体育场馆市场化工作的进展和效果,而用好咨询团队不仅可以帮助政府省下不少试错成本,还能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发生分歧时,从第三方的角度,帮助双方找到符合各方权益的解决方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