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卫冕冠军教做人阿森纳调整好状态再出发吧

自始至终未能掌控比赛,半场刚过便缴枪投降,阿森纳在伊蒂哈德度过了落寞的一夜,联赛争冠希望几近湮灭。在这场关于技术、意识和战术的全方位比拼中,阿森纳在擅长的高位压迫和边路进攻方面都没能打出特点,作为体系基石的“边后腰”战术遭到拆解,阿尔特塔的临场调整也不够坚决,正在崛起中的青年军被卫冕冠军好好上了一课。

足总杯和联赛首回合较量均告失利,近三场联赛丢掉了6分,阿森纳以哀兵之姿造访伊蒂哈德。做客迎战卫冕冠军,阿尔特塔在逆境中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四天前对阵南安普顿的首发中有10人(扎卡替换法比奥-维埃拉)承担着连续作战的任务,瓜迪奥拉则在上周末的足总杯比赛中进行了大轮换,曼城得到了主场和体能优势的双重加持,阿森纳输在了起跑线上。

四天内两场高消耗的比赛,阿尔特塔仅做出了一处轮换,曼城的主力球员在上周末轮休。双方的能量是不对等的,枪手在对抗中的劣势非常明显,厄德高体能下降后出现致命失误。

阵容稳定和战术成熟,被认为是阿森纳能够一路领跑积分榜的关键。迄今为止,阿森纳本赛季联赛首发28次轮换的数据为英超最少,远远落后于曼城(71次第五)和切尔西(112次第一)。由于在足总杯和欧联杯中出局较早,阿森纳在赛季后期处于单线作战模式,没有必要频繁调整主力阵容,适逢萨利巴和富安健洋长期休战,阿尔特塔在推动轮换方面也缺少转圜空间。

主力阵容的变化幅度很小,阿森纳在领跑了几个月后露出了疲态,曼城则是在近期找到了阵容最佳配置,双方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阿尔特塔“不变”的态度源于对锋线球,火力输出能力不逊于曼城。赛季初期,阿尔特塔曾试验过双后腰和四中卫架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防守,这些战术储备因为萨利巴和富安健洋的受伤而落空,只能寻求在进攻端压垮对手。

赛季进入冲刺阶段,争冠和争四大战渐趋白热化,“三中卫”成为Big6集团战术蓝本上的关键词。瓜迪奥拉和阿尔特塔的战术相似度很高,“边后腰”是推动压迫和进攻的关键棋子。阿克因伤缺阵,瓜迪奥拉没有安排拉波尔特延续三中卫架构,而是让沃克和斯通斯同时首发,在四后卫身前安置双后腰来稳固防守。

阿尔特塔希望用高位逼抢来减轻后场的压力,曼城没有用地面配合化解压迫,而是直接利用长传为哈兰德和德布劳内创造一对一机会。

斯通斯和沃克都曾扮演过“边后腰”,如今却同时出现在四后卫防线上,阿森纳似乎对这种变化准备不足,高位压迫时找不到节奏,放任罗德里和京多安在两线之间用球。无法限制对手的出球,阿森纳在组织进攻方面也遇到了麻烦,瓜迪奥拉对津琴科的球路非常熟悉,特意叮嘱曼城球员在逼抢时切断乌克兰人的内切通道,将阿森纳逼入预设的边路陷阱。

曼城球员拼命堵住肋部,阻止津琴科向中路游弋,瓜迪奥拉显然更谙“边后腰”玩法之精髓。

此前对阵利物浦、西汉姆和南安普顿,阿森纳都是利用马丁内利和萨卡拉边制造出宽度优势,利用边中结合的方式取得进球。阿森纳锋线球员单打能力很强,但边路进攻缺少层次感,本-怀特与津琴科助攻方式与传统边卫有所不同。“边后腰”模式卡壳,阿森纳打不出边路联动,只能依靠马丁内利和萨卡从外线寻找机会,瓜迪奥拉在两闸安排了单防能力出众的阿坎吉和沃克,折断了对手的两翼。

阿坎吉和沃克在单兵对抗中优势突出,格拉利什和伯纳多-席尔瓦回防及时,曼城在边路制造出了人数优势,阿森纳的边锋得不到来自边后卫的帮助,热苏斯拉边支援亦无用。

依靠边前卫、后腰和边后卫依托边线编织的陷阱,曼城限制了枪手进攻的流动性。到了本方组织进攻阶段,曼城对阿森纳前场的疯狂逼抢早有准备,一边寻找地面路径,一边伺机发动长传,发挥“布丁组合”的杀伤力冲击对手的软肋。

哈兰德VS霍尔丁,德布劳内VS托马斯,瓜迪奥拉的部署将布丁组合的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

萨利巴受伤之后,阿森纳防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利物浦,霍尔丁出现失误,对阵西汉姆,托马斯和加布里埃尔犯错,主场迎战垫底球队南安普顿,一向稳重的拉姆斯代尔送出乌龙助攻。防线上的球员轮流出问题,这在争冠关键时刻是非常致命的。前场的压迫和进攻都失去了节奏,压力必然倒灌入后场,霍尔丁遭到哈兰德碾压,托马斯跟不住德布劳内,丢球在所难免。

后场球员单防能力不足,阿尔特塔非常清楚己方的劣势,所以才会在客场采取冒险的高位逼抢打法。霍尔丁和托马斯身陷险境,厄德高同样遭到了针对性打击。在近期的比赛中,热苏斯、萨卡和特罗萨德都没有满勤,厄德高却很少获得休息机会,连续两场体能透支后出现失误。阿尔特塔的临场调整魄力不足,特罗萨德出场后(60’)替换的是马丁内利,厄德高又在场上踢了10分钟才被史密斯-罗换下,尼尔森和恩凯蒂亚直到最后10分钟才出场,替补锋将轮流亮相,而不是同时出场,未能早早地打出集群效应,挽回颜面的进球来得太晚。

厄德高连续两场比赛送出乌龙助攻,体能状态很不理想,这是轮换不力导致的恶果。内尔森和特罗萨德配合制造了霍尔丁的进球,两名高效替补合体时间太短。

攻势足球是阿森纳的DNA,这不是一支靠死守保住胜果的球队,此前的三连平就是明证。热苏斯、马丁内利和厄德高状态在线,特罗萨德和内尔森都具备“微波炉”效应,人多势众的锋线是阿森纳的优势所在。“压榨”萨卡和马丁内利,给边路的对抗上抢“强度”,中盘阶段再换上特罗萨德和内尔森继续保持攻势和覆盖,将年轻球员的优势发挥到极限——阿尔特塔未能把握住了枪手唯一的胜机,少帅和球员都为年轻付出了代价。

瓜迪奥拉对双前锋架构不感冒,哈兰德与阿尔瓦雷斯联袂出场的机会有限。热苏斯和特罗萨德球路比较灵活,两人值得更多的合体时间。不同于专注于边路进攻的马丁内利和萨卡,特罗萨德活动区域更大,其身后的边后卫会获得较大的插上进攻空间,这是破解曼城边路链条的良方。可惜的是,当比利时前锋替补登场的时候,比赛大局已定。

赛季中途加盟,若日尼奥和特罗萨德曾带给了阿森纳二次加速的动力,阿尔特塔对新元素的重视力度不够。

2019/20赛季足总杯,阿森纳击败曼城,初来乍到的阿尔特塔用冠军为自己的执教赢得了转圜空间。上赛季联赛两回合交锋,阿森纳经历了从0-5到1-2的蜕变,展现出了跻身英超争冠集团的实力。本赛季的足总杯对决,阿尔特塔以自爆式换人推动冬窗引援进程,随着特罗萨德、若日尼奥和基维奥尔的加盟,阿森纳已经具备了开创历史的条件。

联赛首循环输给曼城之后,阿森纳曾取得7连胜,如今,阿尔特塔和弟子们需要抖擞精神再度出发。

足总杯出局后仅半个月,阿森纳在联赛中再度与曼城交手。由于热苏斯和托马斯受伤,阿森纳的中轴线难以扛起重任,津琴科和加布里埃尔在哈兰德的冲击下崩溃。难能可贵的是,阿森纳在失利后没有气馁,打出了一波联赛7连胜,展现出了不错的抗压和纠错能力,将争冠的希望保持到了最后阶段。此番再度被曼城击败,阿森纳需要重拾信心来再度开启连胜旅程,即便最终无法夺冠,也不能放弃从失败中完成蜕变的机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